武汉出轨调查今日分享:
有的人在求职阶段会每天发出成堆的简历,积极参与面试。有的人在求职阶段,会寄希望于工作自动找上门,不会去主动投简历,等着猎头挖,等着朋友介绍。和等待恋爱的姑娘是不是很相似。有的姑娘会积极的去相亲,去参加聚会,去主动和异性交往。有的姑娘会拒绝相亲,每日工作家里两点一线,寄希望于有一天那个对的爱人突然从天而降。两种状态没有好坏的区别,只是第一种状态机会更多一些。
第三种是入职者为了快些结束自己的失业状态,选择了自己能力超越公司岗位需求的工作,暂缓失业焦虑。
第一种状态:与工作岗位的不匹配,与恋人的差距,有的人会觉得压力就是动力,积极赶上。有的人觉得压力无法承担,也许努力过,也许未曾努力,最后选择退出。
第二种状态:有句诗感叹的是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,之所以这样感叹,就是因为最初的都是美好的。最初的彼此,旗鼓相当,不代表以后就永远相同。相对完美的第二种状态,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,处在平衡的天平两端,某一端发生了改变,无论是工作岗位需求的变更,还是那个最初的恋人的变化,另一端怎样让这个天平持续的保持平衡。一旦失衡,就难再回到最初的完美匹配。
第三种状态:如果一个选择是为了缓解外部压力,当外部压力消失,内部压力就会凸显出来。失业的压力消失了,入职者就会不断的发现公司里有各种无法让她忍受的问题。同样,单身的压力消失了,觉得自己是下嫁的姑娘,就会发现对方身上不断的冒出让她无法忍受的各种缺点。
工作转正了,进入到一个稳定的阶段。从恋爱进入婚姻,也相对进入到了稳定阶段。工作有离职或者被开,婚姻也一样,有离婚和被离。稳定以后,没有了随时会失去的危机感,会让人越来越放松,新的欲望会不断滋生。
入职者希望公司福利待遇可以改善,希望老板给自己加薪,希望公司提供好的升迁机会。婚姻中的姑娘期望另一半爱自己的心一如最初,希望另一半原有的生活坏习惯统统不见。
在工作和婚姻的稳定期中,当我们的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,在改变自己和改变他人的选择中,通常寄希望于改变他人。
那事实是如何呢?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,从特质理论出发,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,提出人格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,他认为“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”。他提出人格分为四个维度(如下图)。
用中国的经典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人物来对应人格维度,最为直观(些许偏差是有的)。忧郁质的人就像唐僧,胆汁质像孙悟空,粘液质像沙增,多血质像猪八戒。
在3-6岁阶段,一个人的人格就会定性,他以后会成为哪一类人,在这个阶段就已经固定成型。所以那些企图改变伴侣的姑娘,你觉得一个人在6岁前就形成的人格,会在几十年后轻易的改变么?
如何让工作升职加薪,如何让日子越过越幸福,看到这里的姑娘,是否觉得原本看来迷茫无法掌控的生活,其实在背后有着清晰的规律可寻,那些你觉得困扰无法解决的问题,都有现成的答案,只待你去发掘。
把婚姻和工作如此相比,有的人会觉得太过理性,这将爱情置于何地。爱情可以在你18岁的时候遇到,也可能在你38岁的时候遇到,也可能在你78岁的时候遇到。爱情是一种感觉,是一种主观的感受,它存在在人们的主观世界。无论年龄还是婚姻,都是客观世界,这是两个世界,按照不同的规律存在,时而交错,时而平行。我是个相信爱情的人,但是不妨碍我理性的打理自己的生活。姑娘,让我们一起相信爱情,同时打理好自己的生活。
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。武汉搜探调查公司